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在深入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基础上,坚持高产优质目标导向,重点支持黑龙江省从生物育种、栽培技术、环境控制等方面协同发力,全面提升大豆单产和品质。”2022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杜宇新提交了关于重点支持黑龙江省提高大豆单产的建议提案。
大豆是我国居民植物蛋白、食用油脂和畜禽饲料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随着国民对优质蛋白食物消费需求的增加,大豆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2021年,我国进口大豆9651.8万吨,占到国内消费总量的85%和国际贸易量的60%左右。大豆自给率偏低,进口依存度过高,已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一块突出短板。
目前,制约我国大豆生产的根本问题是单产偏低。去年我国大豆平均亩产130公斤,尚不及美国、巴西等主产国家的60%。由此带来比较效益不高,种植意愿不足以及市场竞争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杜宇新委员建议应按照新时期高质量发展要求,实施适当政策补贴,引导农民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同时注重内涵式发展,坚持以技术创新支撑大豆实现全面持续高产稳产和优质高效。
杜宇新委员建议首先要强化大豆种质资源研发体系,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大豆品种。依托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和垦丰种业公司等相关单位,创建国家级开放共享的大豆种质资源基因库和精准鉴定平台,并制定相应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引导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专业人才,在主产区开展大豆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调控及形成机制等关键理论和技术研究,力争在超级品种选育上实现突破。鼓励相关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资源共用、成果共享,加快适宜不同区域的优良品种选育,为大豆提质增产、扩面增效奠定可靠种源基础。
建议充分释放既有资源潜力,全面提升大豆标准化生产水平。组织开展大豆栽培技术协同攻关,创新集成。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数字技术,突出良种、良田、良法、良机、良技等关键环节,持续优化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的大豆生产配套技术。支持开展大豆超高产试验示范。允许省一级将大豆种植补贴专项资金5-10%的份额统筹使用,支持大豆良种繁育、技术示范和生产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传播与扩散。
建议推广科学轮作,稳定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和综合效益。针对黑龙江省农业气候特点,实施针对不同生态区域的相应扶持政策,构建以玉米-大豆为主的轮作体系。推行大豆种植全成本、全覆盖农业保险,国家及省适当增加保险补贴金额,以减低特殊气候造成的自然灾害及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