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诺奖得主萨金特:年轻人在工作中学习产生的都是人力资本

时间:2019-06-26 11:03:08       来源:澎湃新闻

6月24日,由新金融人才产教融合联盟、中国建设银行主办,建行大学、复旦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承办的新金融人才产教融合联盟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纽约大学经济学系威廉·柏克利经济和商业讲座教授托马斯·萨金特在论坛上指出,想要更好地推动社会的改革和进步,应该通过向供给方和需求方两个方向提问题来打造基础设施。

托马斯·萨金特谈到,从供给方来说,可以问有哪些基础学科真正产生了创新的基础,实际包括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都促进了发明和创新。在需求侧来说,可以问有哪些经济活动能够促发发明和创新,答案是贸易活动会促进发明和创新,包括境内的贸易和跨境的贸易,不同政治体和经济体之间的贸易。

在对商界和学界的理解中,托马斯·萨金特认为,实际上企业类似于一个大学,是一张关系网,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学、物理、统计学等囊括其中,还联系起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贸易商之间、教师之间和研究人员之间的关系,这些群体可以彼此互动,产生更多的想法,并且互相分享。

同时,托马斯·萨金特表示,一个人在进入商业社会之前和在大学中的学习过程并不是分割的。对个人来讲,学习是随处可进行的,而且更多的学习过程是在入职以后。很多科学家和律师、金融专业人士、工程师,都是在大学毕业以后还在继续学习的,他们在入职以后学到的东西通常要比课堂里学到的更多。对企业来说,年轻人在工作中学习产生的进步都是人力资本,这种人力资本在后期会助力提升企业的生产力。

“在我过去的研究当中,很多技术都是在民营企业当中进行的,比如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硬件、软件或新的算法等” ,托马斯·萨金特说道。

此外,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教授、院长范剑青也在论坛上提出,智能科技的发展必定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数学、信息学、统计学,也能推动高技术的创新,硬件、软件、系统,激励新产品的开发和新服务的出现。“为了推动智能科学与技术发展,中国新增了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校的本科专业,去年增加96个,2017年增加19个”,范剑青同时谈到,我们应该有长期的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上需要引进什么样的人才不能只是基于面前的发展,还要思考未来十年、二十年之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位置、地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