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据上海城投消息,上海启动“两网融合”工作后,第一座全品类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在嘉定区马陆镇建成投运,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绿化市容局、市商务委、嘉定区以及城投集团为其揭牌。“两网融合”即融合发展城市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两个网络,以实现垃圾分类后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同日,以“上海城投 服务民生 奉献社会——践行垃圾分类,勇当环保标兵”为主题的2019年“上海城投志愿者社会服务月”推进仪式也在上海江桥万达广场拉开帷幕。来自城投的20支志愿者服务队300余名志愿者和垃圾分类青年讲师团成员分赴全市社区、商场、企业、工地等开展垃圾分类和两网融合宣传发动和志愿服务工作,为改善上海城市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2019年7月1日正式实施。据城投集团透露,整个六月期间,集团重点围绕垃圾分类和“两网融合”工作,组织开展120余场垃圾分类“进工地、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楼宇”等志愿服务活动。
2019年是上海开展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的关键一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海城投集团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整合下属企业,成立了上海城投环境(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创新垃圾分类,科技提供助力;践行垃圾分类,志愿者在行动;探索垃圾分类,推广“绿色账户”四个方面,在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中发挥托底保障作用。
自2018年9月以来,上海城投全力推进嘉定区再生资源“两网融合”试点工作,截止今年5月底,城投环境布设的再生资源服务点已覆盖至嘉定区12个街道548个居民源,签约企事业单位390家。预计年底还将完成1条示范街道、3个农村示范点“垃圾分类示范点”的打造目标。
界面新闻获悉,为实行垃圾“全品类”回收,打通收运处置全链条,最终实现可再生资源变废为宝,上海城投实行全品类“兜底”回收处理,对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各类垃圾齐收共管,实现“一网打尽”。再通过与末端处置企业对接,加快可回收物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加强可回收物流向流量管理,推动一批符合环保要求、技术含量高的再生资源利用设施落地,提高可回物产品附加值,实现再生资源本地化闭环管理。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末端功能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能力大幅提升”的要求,上海城投集团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末端处置设施建设。2018年,城投集团共实施垃圾处置项目15项,全年完成投资27.1亿元,建成渗滤液升级项目一个,新开工老港建筑垃圾、湿垃圾、老港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以及松江建筑垃圾、湿垃圾、嘉定区建筑垃圾和湿垃圾等8个项目。且根据湿垃圾、餐厨垃圾等垃圾不同性质和要求,分别设计建造新型专用运输箱体。
2018年城投集团新增45个餐厨垃圾专用箱,并制订了湿垃圾箱体标识设计方案,根据西虹桥新建污水厂污泥外运需求,与污泥排放口进行对接,对污泥专用运输箱设计完善,满足干化污泥装载实际需要。针对现有中转设施难以满足垃圾分类中转现状,城投集团启动了徐浦基地、虎林基地2座大型中转基地的硬件升级改造,目前已经具备将各区垃圾分类转运的功能。
2019年,城投集团共安排垃圾处置设施项目18项,计划总投资40.5亿元,包括老港能源中心二期、综合填埋场二期以及相关配套项目在内的6个项目建成投运,新开工金山生活垃圾二期以及奉贤生活垃圾二期等3个项目。在嘉定区试点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宝山区联谊路等大型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建设,使之具备各类可回收物的分类打包、转运、暂存、精分拣、码头吊装、水陆运输等功能。
一年内,城投集团已逐步探索建立起全产业链的城市固废收运处置新模式。下一步,将对嘉定区可回收物的收运处置,实现全覆盖、全流程、全产业链的运营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两网融合”向其他各区辐射,努力确保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和“两网融合”工作顺利推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