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我刚刚看了4D电影《剑齿王朝》,我们来到了冰河时代,看到了剑齿虎、三趾马、萨摩麟、原大羚、大唇犀、和政羊和巨鬣狗,好过瘾!”
(资料图)
7月29日晚,一位参加“科学之夜”的小观众看完4D电影《剑齿王朝》后直呼过瘾。
在国家动物博物馆,这里正在为动物科普爱好者奉上有史以来最精彩的一届“科学之夜”。二十余项科普活动,让所有参加活动的动物爱好者过足瘾。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供图
自2017年起,由中国科学院与科技部共同举办的全国科技活动周重大示范活动——“科学之夜”,成为首都大朋友、小朋友备受期待的科普盛宴。
“让动物保护深入到大朋友和小朋友的心中”
一首《科学之歌,梦想的翅膀》的歌曲拉开了“科学之夜”的序幕。
在“展望生物多样性和绿色科学,维护人类福祉”的外国专家科普讲堂中,大家了解到国内外目前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严峻挑战。而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杜卫国带来的“全球视野下的野生动物保护”科普讲座中,大家了解到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侵蚀也越来越严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供图
在入侵生物科普展中,大家看到了国门卫士是如何严防生物入侵,默默守护着国家的生物多样性安全。而在入侵生物系列动画的演示中,小观众们则被入侵生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深深震撼。
科技日报记者 史诗 摄
“今年的‘科学之夜’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增加了很多小朋友与动物保护相关内容的互动活动,比如增加了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保护、入侵动物的科普,让动物保护以及生物安全的理念,更多地深入到大朋友和小朋友的心中,让他们更积极地投身于生态文明的建设中。”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詹祥江说。
“体会每一件美丽的蝴蝶标本背后的科学故事”
“蝴蝶工坊”是非常受小朋友欢迎的一项活动,在这里,他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各种美丽的蝴蝶、学习与蝴蝶有关的有趣知识,还能够亲自动手制作蝴蝶标本。在今年新增加的“足迹拓印”活动中,参与者能够制作一个精美的猫科动物石膏脚印。
科技日报记者 史诗 摄
“在‘鸟巢工坊’活动中,我学习和了解了不同类型鸟巢的结构和特点,并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制作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鸟巢’。”来自北京铁路实验小学二年级6班的王乐仪兴奋地说。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供图
“今年的‘科学之夜’第一大特色是我们把科普活动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科学家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层、二层是科普的展厅,三层是党建教育基地和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我们将它们融为一体。第二大特色是我们把科普图书、科普影视作品、文创产品和科普标本的制作有机结合起来。第三大特色是我们把科普背后的科学家精神有机地融为一体,比如我们不仅讲科普标本,还要讲科普标本背后的科学家故事。让孩子们在锻炼了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体会到了科研工作者的不易,让他们体会到每一件美丽的蝴蝶标本的背后,都蕴含着制作者对科学严谨的态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聂常虹说。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供图
“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在“科学魔方”,小爱好者们通过细胞工坊了解生命科学的魅力。
科技日报记者 史诗 摄
在“科普市集”,畅游了丰富多彩的科普周边后,几乎每个小观众都会带走几样自己最喜欢的纪念品。
在“科普作家面对面”,小粉丝们看到平时只能出现在图片中的科普作家,异常地兴奋,在合影的同时也不忘请教一些感兴趣的问题。
在“寻找参观指南封面动物”,孩子们根据提示寻找藏身于博物馆的神秘动物,那些经常来动物博物馆参观的小观众们的热情异常高涨,他们在自己熟悉的“主场”玩游戏驾轻就熟。
科技日报记者 史诗 摄
沉浸在对动物和科普的热情中,大家感觉短短三个多小时的活动很快就接近尾声了,纷纷表示流连忘返、意犹未尽。
科技日报记者 史诗 摄
“今年的‘科学之夜’实现了科学家、科学知识和观众的零距离接触。我们有很多富有特色的活动,比如科学魔方、科普市集、寻找参观指南封面动物等等,这些活动虽然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孩子们非常喜欢,它们帮助孩子们用最简单的方式认识了复杂生命的奥秘,生命的故事。我相信这些活动会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让他们都有机会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后、志愿者单少杰说。
关键词: 国家动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