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褚想鸿 王海芳
将两座各长126米、“T”型结构的连续梁同时转体24度33分,并实现误差不超过1厘米的精准对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7月13日,经过近32分钟的持续转体,潍烟高铁(山东潍坊至烟台)实现了上述壮举。
记者注意到,该铁路跨越了繁忙的龙烟铁路营业线,后者来往车次频繁,操作难度较大。
该工程的操刀手是中铁大桥局。这是我国唯一一家集桥梁科学研究、勘测设计、工程施工、机械制造四位于一体的大型工程公司,具备在各种江、河、湖、海及恶劣地质、环境条件下修建各类型桥梁的能力。武汉长江大桥便是该企业的代表作。
科技日报记者现场经历了本次转体的全程。根据测算,本次转体的连续梁距离地面24米,总重量超过了2万吨,约等于1.5万台小汽车的重量,而梁面面积约等于8个标准篮球场。
在建筑、桥梁、航空以及管道线路等工程中,常遇到一种梁具有三个或更多个支承,被称为连续梁。在我国的高铁建设中,转体施工较为常见,但难度不一。所谓转体施工,是指桥梁先在顺铁路方向线外采用支架现浇,浇筑完成后再通过转体装置转体。
转体前的连续梁。要实现精准对接,需要克服诸多技术难题。王延斌 摄
据介绍,转体施工的流程为“准备阶段—称重—配重—试转—转体—定位、临时锁定—封固转盘—桥梁合拢”。而在此流程中,牵引索预紧、防过转系统、气象信息、测量监控等因素将先后发挥作用。
“实施这一项目,我们面临着不少挑战。”上述企业潍烟高铁3标项目经理包新宇告诉记者:为减少连续梁施工对既有铁路影响,他们采取多项保证措施,将常规的挂篮悬浇改为支架现浇,缩短了施工周期;由于转体跨越既有铁路路基工程,需要大跨度桥梁跨越,该设计采用双转中跨合龙方式,他们针对中跨线路上方合龙风险特点,自行设计带走行功能合龙吊架,合龙吊架在转体前安装,确保合龙施工营业线运营安全;转体过程安全以及精确就位是转体桥施工的关键,围绕关键控制点,他们统一指挥,明确分工,通过称重配重实现梁体平衡,通过试转验证工装性能,取得惯性摆动、点动速度等工艺参数,按照试转取得的工艺参数,前后台联动,实现转体姿态精确就位。
据了解,上述项目由山东潍烟高速铁路有限公司投资,是典型的“中央企业+地方国企”联手的代表作。潍烟高铁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潍坊、青岛、烟台市境内,全长237.3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山东北部沿海地区对外客运交流的主要通道,也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中沿海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