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哲 张诗雅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荒到绿、从绿到美……这是甘肃金昌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脉络。从昔日风沙蔽日、草木稀疏的茫茫戈壁,到如今推窗见绿、开门即景的文明城市和园林城市,离不开一代代林草工作者默默无闻的辛勤付出。而毛雪莲,正是这其中的佼佼者。
毛雪莲,是金昌市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今年已经是她在林草行业的第26个年头,说起她,人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在办公室里“坐不住”的专家。
尽管已经过去了二十余年,面对记者的问题,毛雪莲还是不假思索就“抢答”了市区北部绿色长廊工程的开工时间。当时毛雪莲刚刚休完产假回归岗位,主要在市林草局办公室工作,参与工程一线的工作并不是她的分内之事。但是植树造林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毛雪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自告奋勇,主动申请出战,刚一上班就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像白杨树一样“长”在了工程现场。
“当时单位派车把我们送到植树现场,一待就是一整天,一干就是几个月。”打点放线、开沟客土、种植苗木、修枝抹芽……虽然毛雪莲是林业相关专业出身,这些工作还是给缺乏经验的她带来了不小挑战。不同于别的同事,每天带着两裤腿的泥土回到单位后,毛雪莲还要再挽起袖子,开始忙活自己在办公室的本职工作。这名还处于哺乳期的年轻妈妈,不仅孩子被迫提前断奶,自己也因为在1米深的浮土中验收客土质量而受湿着凉,从此落下了胃寒的病根。
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过程中,毛雪莲和市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同事们又与永昌喇叭泉林场合作,为城市披彩挂绿,先后引进栽培数十个彩叶树种,并开展适应性研究,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广。
毛雪莲和同事们的“坐不住”换来的是金昌文明城市和园林城市“坐得稳”。现如今,市区北部屏障层林叠翠,绿意蔓延;城市内大街小巷处处草木葱茏,绿荫匝地,这其中倾注着毛雪莲和同事们无数的心血和汗水。
与此同时,这种防护与景观兼顾、绿化美化彩化香化兼备,乔木设防、灌木造景、花草点缀的乔灌花草植物配置模式的成功经验也得到了行内专家的一致肯定,也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毛雪莲是一名专家型人才,她从来都不甘心坐在办公室里处理文件。她说:“林业人员的实验室不在室内,而是在林场、在戈壁、在市区,在每一个需要绿化的地方。”
2019年,为切实提高祁连山生态修复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金昌市成立祁连山保护区生态修复专家组,毛雪莲又扛起了专家组组长的重任。
时间紧,任务急,责任重。20个生态修复项目点分布在山高坡陡、沟壑遍地的祁连山区,其中很多地方一般车辆都无法到达,给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毛雪莲带领专家们下车步行前往,现场察看整治恢复工作,并一一对植被恢复措施、树种草种选择、栽植种植技术进行专门指导,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具体意见。
在这过程中,毛雪莲和专家组同事们的足迹踏遍了每一道山梁沟壑,下足了“绣花功夫”,指导金昌市境内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全部按要求整改到位并取得良好的整治成效。
毛雪莲还对原始科技成果储备和成果转化利用工作极为重视,26年来,她主持或参与完成了省、市系列科技项目7项,4项获得市科技进步奖,结合林业科技攻关项目实施撰写的7篇论文在国家、省级期刊公开发表。这些成果,无一不是毛雪莲一步一个脚印在林地上亲自丈量出来的。
近年来,一个个光伏发电项目在茫茫戈壁铺就开来,为金昌市带来了新的产业发展契机。但毛雪莲和她的同事们却又“坐不住”了:“太阳能电池板好是好,但因为占地面积过大,对于原本的戈壁生态环境会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减少光电项目对植被的破坏,让绿色能源变得更“绿”,毛雪莲牵头开展了光电项目区生态修复植被恢复技术研究,开始尝试在光伏发电园区内种植低矮耐旱的白刺、沙拐枣、沙冬青等植物,尝试在不影响光电转换效率的情况下,有序恢复和增加戈壁植被,更好地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特色林果产业培育、生物防治病虫害、珍稀耐旱树种栽培、戈壁沙漠植物保护利用……如今,成为市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的毛雪莲还有很多想法,这些或已经在实施、或还在构思。毛雪莲说:“我要大力推动林草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为金昌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加亮丽的生态底色。”
(金昌市科协供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