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通讯员 刘怀英 唐彪
(相关资料图)
“土壤温度31.8℃,土壤湿度19.2%,PH值7.5”“金龟子30.33%,昨日识别数4”……7月17日15时许,一走进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陵江镇笋子沟村数字乡村指挥中心,LED大屏上的一组组数据直接闯入了眼帘。
2021年,按照“一省对一省”原则,浙江结对帮扶四川68个县。其中,杭州市的余杭区、萧山区、上城区、西湖区、拱墅区、滨江区分别结对帮扶广元市的苍溪县、旺苍县、剑阁县、青川县、昭化区、朝天区。
一年多来,杭州、广元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使命,将杭州产业链条长、创新能力强等优势转化为了广元农业产业加快“数字化科技”的新动力。
伴随着杭广协作的持续深入,青川县“白叶一号”茶叶管护更加精准精细。
“余”后春“笋” 柑橘产业茁壮成长
“进入7月上旬,一连几天35℃以上的高温,不免让人有些紧张。”笋子沟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家安说,看着数字乡村指挥中心上提供的墒情监测、虫情监测等“新农资”,他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笋子沟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柑橘,但种植方式和管护水平都较为粗放。去年,余杭区、苍溪县在笋子沟村落地实施数字化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为笋子沟村的柑橘种植注入了新的“科技元素”。
数字科技作支撑,柑橘产业得壮大。
截至今年6月底,笋子沟村320户农户发展柑橘780余亩,年产量1400多吨,并辐射带动周边村社发展柑橘3000余亩,柑橘单价从0.6元每斤增至3元每斤,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
余杭区帮扶苍溪县工作组组长、苍溪县委常委、副县长刘俊峰表示,有“数字化科技”的助力,笋子沟村的柑橘等产业不断壮大,去年该村产值突破200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3.5万元,仅柑橘一项户均实现收入1万元以上。
“我家种了14亩果树,原来打药、施肥、用水的技术落后,年收入3万元左右。去年有了高科技的助力,收入提高了6000元以上……”说起杭广协作带来的好处,笋子沟村村民何辉祥一脸笑容。
数字化赋能 川北广元茶香四溢
5月23日,四川省“双千兆”创新应用大赛启动。到7月16日22时,“青川县‘白叶一号’茶叶5G数字驾驶舱”在602个参赛作品中排名第7,获得7000余次点赞。
何为“白叶一号”茶叶5G数字驾驶舱?
记者从青川县沙州镇青坪村村委会了解到,“白叶一号”茶叶5G数字驾驶舱由青川县、西湖区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在去年打造而成。
借助数字驾驶舱,“白叶一号”茶叶基地的空气湿度、氮磷钾含量等茶叶生长环境数据,都能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实时传输到大屏幕上,一旦某项指标出现异常,系统会自动向网格员发短信,提醒其前去进行精准管护……
实际上,青坪村的“白叶一号”从浙江安吉“远嫁”而来。2018年,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捐赠15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青川县是受捐地之一。现在,青川县“白叶一号”茶叶面积超7000亩。
杭广协作资金为朝天区高山露地蔬菜基地实施了山地单轨运输机建设项目。
不只是“白叶一号”茶叶,通过杭广协作,旺苍县、剑阁县等的茶产业科技含量和发展速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旺苍县种茶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高阳坡”茶就被列为贡茶,现有茶园23.7万余亩。过去茶农只关注春茶,杭广协作后“夏秋茶”“科技茶”的开发进一步加快。
去年以来,在萧山区帮助下,旺苍县落实2000亩茶园进行夏秋茶试点开发利用,并计划通过机械化设备采摘夏秋茶,预计每亩茶园能新增2000元的茶叶产值。目前,集茶产业数字化管理、科研等于一体的“萧旺”东西协作项目——旺苍县茶叶科创中心正在加快建设中。
“科创中心建成后,我们将与中茶所、川茶所、重茶所等,开展新品种选育、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等课题攻关,预计年底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5个以上。”旺苍县茶叶技术研究所负责人表示。
“我们积极支持广元茶产业发展,促成了开农集团与利州、昭化等县区签订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基地6万亩,总投资32亿元,目前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广元市政府副秘书长、杭州帮扶广元工作队队长、剑阁县委常委、副县长周展举例,剑阁县茶旅融合重点项目茶叶生态公园,从合作洽谈到签约首个协议,用时仅15天,创造了东西部协作“杭广速度”。
菜园添“智慧” 高山露地蔬菜坐“专列”
盛夏时节,在朝天区高山露地蔬菜种植核心区——两河口镇高山蔬菜科技创新与成果示范基地,一片郁郁葱葱,甘蓝、辣椒等蔬菜长势正旺。
这背后,是“朝天云蔬”数字化平台,包括曾家山11个蔬菜种植基地的65套农业四情物联设备、数字化系统的有力保障。
“‘朝天云蔬’数字化平台依托数字化技术对蔬菜进行标准控制,为种植户、专家搭建了技术服务快速通道……”“朝天云蔬”数字化平台技术人员王军如是说。
“山高摔死鸡,水急不养鱼”“春种一坡,秋收一箩”……属典型喀斯特地貌的朝天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可耕种地块小、散、陡,高山露地蔬菜产业是主导产业之一。
去年以来,滨江区、朝天区立足地域实际,运用东西部协作资金给菜园添“智慧”的同时,也让蔬菜运输有科技含量更高的“专列”——实施“山地单轨运输机”建设项目,安装4条“山地单轨运输机”2000余米。
“蔬菜乘上‘小轻轨’,省力、省钱、还省心!”两河口镇惠农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蔡万平算了一笔账:按每亩地蔬菜产量2.5吨至5吨计算,请人背下山,要花费人工工资500至1000元;用单轨运输车,单次运输蔬菜200至250公斤,每亩仅需成本50至100元……今年,得益于“山地单轨运输机”,合作社蔬菜复种1500余亩,产值预计超500万元。
在杭广协作的助力、助推下,曾家山高山露地蔬菜不仅进入杭州社区超市,种植面积还扩大到26万亩,预计年产高山露地蔬菜75万吨,带动2万余户群众发展蔬菜种植,促进基地乡镇人均增收1.4万元。
(受访者供图)
关键词: 农业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