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革命老区:从黄到绿,生态建设展现喜人画卷

时间:2022-04-20 05:21:34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王迎霞 颉满斌 史俊斌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20世纪80年代火遍大江南北的一首《黄土高坡》,歌词是对陕甘宁革命老区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彼时的陕甘宁地区,山大沟深、土地贫瘠,陷入生态恶化和贫困加重的恶性循环。

随着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革命老区旧貌换新颜。

陕西榆林:毛乌素沙漠期待由“浅绿”变“深绿”

来到陕西境内的毛乌素沙漠,满眼葱茏,不复以往。

毛乌素沙漠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面积4.22万平方公里,包括内蒙古鄂尔多斯南部、陕西榆林北部和宁夏盐池东北部,其中榆林所占面积接近一半。

解放初期,榆林市受沙尘暴威胁,被迫搬迁3次。1959年以来,人们大力开展沙漠改造工程,到21世纪初,80%以上的沙漠得到了治理,黄河年输沙量足足减少4亿吨。

“近年来,毛乌素沙漠出现了由黄变绿的喜人转化,但冷静分析会发现,这只是浅绿,还不是深绿。”长安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文科指出。

他用团队近7年原位监测结果举例:一棵两年生的沙柳,根系拦截了近58%的年降雨量,同时在生长过程中,根系不断向深部延伸,汲取地下水,二者共同作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1.2米左右;而作为对照的无植被观测点,同期地下水位上升0.3米左右。

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地下水位下降,引起湖泊湿地减少的同时,也引起了河流基流量大幅度减少。

王文科认为,毛乌素沙漠披绿得益于禁牧等政策的实施和降雨量的增加,要提升沙漠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必须在“人与自然和谐”及“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指导下,坚持地表生态—土壤水—地下水—地表水协同整治。

种什么植被?在哪里种?科技怎么支撑?都需要仔细考量。

“首先就是揭示毛乌素沙漠变绿的规律,甄别驱动力,切不可将自然因素作为人类的经验加以推广。”王文科强调,这是当务之急。

甘肃庆阳: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孕“绿色幸福”

惠风和畅,温暖如煦,陇东黄土高原上,万物拔节生长。

4月12日,在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环城镇张淌村,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正在这里启动,全市300多名干部群众开展植树活动,为千沟万壑披上绿装。

这里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属国家重点生态区域。

从2013年开始,庆阳市启动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7年累计造林730.85万亩;2021年又启动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提质增效行动和“一村万树”工程。

从“山上光秃秃、年年遭灾荒”到“层层梯田盘山头、片片林草盖坡洼”,庆阳市的面貌大变样,目前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6.15%。

这次启动的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是庆阳市守护“绿色幸福”的又一有力举措。

完成人工造林27.78万亩、修复退化林3万亩、治理沙化地0.15万亩,该项目将主要在庆阳市北部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西部生态脆弱修复区和中部绿化美化先行示范区3大区域实施,涉及环县、华池、庆城、镇原4县18个乡镇。

“这个项目能让全市森林植被覆盖率提高0.68个百分点,新增植被年均可拦泥81.5万吨,年均蓄水240.8万吨,可持续改善生态大环境和人居小环境,能够增加植物种群数量,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庆阳市林草局局长闫焕智充满信心。

宁夏盐池:科技“出手”助力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4月的西北,万木萌绿。宁夏吴忠市盐池县大水坑镇,科研人员已早早展开草地资源监测和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工作。

在宁夏,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就是草原。这里天然草原面积3046万亩,占国土面积的30.59%。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及人为活动导致草原面积逐步减少、有害生物危害逐步加剧等。

由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联合植物保护研究所、自治区草原工作站及宁夏大学等单位开展的“宁夏草地资源评价及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向课题发起挑战。

观测点选在了紧挨毛乌素沙漠的盐池。“一年四季黄沙风,地无收成难生存”,是这里曾经的样貌。

“我们首次构建了集植被、土壤、水环境、昆虫群落为一体的草地生态系统监测体系,对促进草原生态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盐池综合试验站站长、自治区牧草首席专家、宁夏农科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副所长王占军说。

草地资源大数据库平台、优良乡土牧草种子繁育技术、害虫定量风险评估……项目开展5年来,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

科研人员建立核心示范区8个,示范面积2.23万亩,累计推广应用24.2万亩,使退化草原综合改良示范区植被覆盖度增加了16.25%,优质牧草比例提高20%,草原害虫防效达80%。

草好,地就好。他们将继续攻关,推动宁夏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