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今日报丨48家科技企业融资5.9亿元——<br>温州技术产权证券化试点“很吸金”

时间:2022-10-10 22:54:59       来源:科技日报

洪恒飞 科技日报记者 江耘


【资料图】

“非常幸运!这两年,得益于‘高节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等4项发明专利获得的1000万融资,公司保持住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去年营收额超1.5亿元,比前年翻了一番。”近日,浙江竟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伟刚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感慨道。

发明专利既是企业技术竞争力的保障,还能是融资凭证?

2019年,浙江温州启动技术产权证券化试点,遴选优质技术产权作为企业基础资产,经专业机构精准估值和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增信后,以资产支持证券形式上市发行销售,面向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开辟了科技企业融资新渠道。

温州市科技局党委书记赖颖表示,该市民营科技型企业具有轻资产运营的特点,面临银行依赖资产规模评估授信规模的传统信贷审批体系,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亟需将其拥有的技术资产转换为融资资本,提升民营企业发展领先优势。

审慎评估增信 专利变作“现金流”

8月4日,浙江瑞安华联药机科技有限公司内,又一条自动化包装生产线验收成功。这一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累计获得4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10多项发明专利。

此前,该公司通过参与温州市技术产权证券化项目,凭7项专利的资产转化,获得1500万元三年期低成本融资,缓解了防疫背景下的资金流转压力。

2021年1月,全国首单技术产权证券化产品“兴业圆融-温州技术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挂牌仪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举行,激活12家民营中小科技型企业56项技术产权获得1.9亿元融资。

由于该试点工作无经验可循,彼时,温州市科技局、财政局、金融办等部门经过前期遴选比对、反复测算、模拟推演,对发行技术产权证券化产品需解决的第三方机构选定、贴息政策等问题予以明确后,联合制定了工作方案及专项计划。

“首单技术产权证券化产品刚问世时,需要面向本地企业积极推介,鼓励他们‘第一个吃螃蟹’。”温州市科技局副局长朱勇敏介绍,这类贷款为3年期,年利率在4%以下,获得成本显著低于传统的银行贷款融资。因此第二单和第三单产品普及面更广,更多企业闻讯而来。

前期试点取得成效,换来更多企业主动尝试。截至目前,温州已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银行间市场三个主流交易场所发行3单资产证券化项目,陆续完成对48家科技型企业共计5.9亿元的融资放款,涉及技术产权344项。

“通过引入专业第三方担保机构为项目提供信用增信,将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者参与投资。”朱勇敏表示,今年,将在前三单的基础上,再发行2单技术产权证券化产品。企业摸排工作已初步完成,预计年底前正式发行。

坚持改革破题 增强企业获得感

“随着公司快速成长,近两年承接项目从单纯的技术服务逐步转变成工程服务。”潘伟刚告诉记者,比如开展土壤修复、污水处理等工程项目,前期资金投入增加,两三个项目同时进行会很吃力,包括人才引进等内容,资金需求依然很大。

他表示,待首笔贷款结清,公司有意继续通过技术产权证券化产品融资。

2018年,温州先后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先行区。立足实际需求和使命担当,温州直面民营企业“成长的烦恼”,持续开展探索实践。

值得关注的是,温州市正同步推广“科创指数”贷融资模式,即科技企业凭自身科创属性获得授信贷款。目前已有超20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银行授信36.5亿元,已放贷1725笔,涉及金额25.9亿元。

记者了解到,2022年,温州市针对参与技术产权证券化项目的科技型民营中小企业的贴息比例由20%提高至30%,优惠力度加大。

赖颖表示,在技术产权证券化、科创指数贷等试点推介基础上,温州市还将进一步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债券融资、行业研究、贷款融资、战略咨询等综合服务,不断创新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支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