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苏菁菁
圆柱形宽大的身体上仅有一只闪亮的眼睛,心形的大脑袋搭配金黄色皮肤,蛇形躯体长着鸟的翅膀……这些都是2022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绘画活动中,孩子们心中的外星人。
浩瀚宇宙,星河璀璨。面对无垠的太空世界,孩子们有着各种各样天马行空的问题,“我们在宇宙中孤单吗?”“星际旅行距离我们还有多远?”“平行时空存在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FAST科学委员会主任武向平在全国科普日活动现场一一作出解答。
“大家都有个美好愿望,想知道我们在宇宙中孤单吗?地球孤单吗?其实科学家一样怀着这样的好奇心。所以我们建设专门的望远镜,甚至包括‘中国天眼’FAST都有科学项目在寻找外星人。”武向平说。
据了解,为培养提升青少年对于科学的热情,2022年“科创筑梦”青少年FAST观测方案征集活动正式启动,活动决定将1%的观测时间开放给全国青少年,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中小学生提交的观测方案3400多份。
在全国科普日现场,数名身穿校服的青少年们坐在天文相关展区前,他们正是观测方案征集活动中的优秀方案作者。其中一位文静的女孩是刘坤阳,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她向记者介绍了她申报的项目:探测脉冲星周围的行星。
“我打算对脉冲星PSR J0337+1715进行观测。FAST的极高灵敏度可以大大提高观测精度。”刘坤阳告诉记者,她对天体物理的热情起源于童年时一次流星雨的观测经历,自那之后遥远的太空对她充满吸引力。“开始我对方案入选没有抱很大的希望,选拔成功后我非常高兴,未来我也将朝着天体物理和天文学的方向继续努力。”刘坤阳说。
活动现场年龄最小的优秀方案作者是来自中关村第二小学百旺校区王嘉宇,提交方案时他正上三年级。“我的项目名称是:寻找格利泽581g的地外生命。”王嘉宇热情地向记者介绍道,“我还加入了学校的星云社,在社团里大家一起学习和讨论天文学知识。”展区桌上放着王嘉宇制作的方案画册,首页大大地写着“寻找我心中的外星人”“茫茫宇宙,人类一定不是孤独的存在”“FAST会帮我找到你”。
科普日活动现场,天文相关的展区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从陈列多个星球模型的行星宝盒到“中国天眼”的互动拼插模型,从“天和”核心舱的结构件展示到天宫课堂的科普成果汇总,吸引了不少青少年朋友打卡留念。
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青少年的科学普及工作。天文学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武向平告诉记者,想参与FAST观测项目的小朋友们有些想找外星人,有些想找黑洞或第二地球,有些还想和外星人通话。“小朋友的想法五花八门,但是都很好,没有束缚。”武向平说。
谈及科普工作,武向平认为:“无论是建立大科学装置还是做科研,我们都有一个义务,就是把自己研究的成果转换成大众理解的语言,并把它传播给大众。哪怕再复杂再神秘,都要让大家理解,这其实是科学家的义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