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资料图】
进入7月,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宣峰果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宣峰果蔬合作社)“阳光玫瑰”葡萄进入成长加速期。市场行情不错,对宣峰果蔬合作社所在的郓城县唐庙镇胡庄村党支部书记胡宣峰来说,好收成即将来临。
胡庄村“阳光玫瑰”葡萄今年有好收成,科技特派员功不可没。
“阳光玫瑰”好吃果难管
在科技特派员介入之前,胡庄村百姓种植“阳光玫瑰”曾走过一段弯路。
葡萄产业是综合效益好的高效特色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3年前,山东省教育厅选派至胡庄村的“第一书记”刘天华与胡宣峰经多次外出考察,了解到“阳光玫瑰”是鲜食葡萄产业的好品种,甜香味美、经济效益高。深思熟虑之后,他们决定采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在村里推广“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并成立了宣峰果蔬合作社,立下了“葡萄不丰产,农民不增收,挂职不结束”的承诺。
然而,“‘阳光玫瑰’好吃,果难管”,宣峰果蔬合作社在种植“阳光玫瑰”葡萄后发现,栽培管理技术要求极高。因种植户不懂管理技术,宣峰果蔬合作社原本2020年就应该挂果的葡萄基本颗粒无收,这下可让两位书记和村民们犯了难。
关键时候,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三个突破”战略为小乡村带来了改变。该院决定举全院之力开展“三个突破”工作,利用3年时间,选派300人,投资3亿元以上,在郓城、费县、招远等三个县市打造“乡村振兴科技引领型齐鲁样板”。郓城还专门建立了葡萄产业链,采用链长制服务全县葡萄产业发展。
科特派全程专业指导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郓城“三个突破”指挥部多次深入了解胡庄村的情况后,选派科技特派员陈迎春作为第一批郓城非脱产挂职增派人员与宣峰果蔬合作社对接,并挂职宣峰果蔬合作社技术副总,开展全程专业化技术指导。
记者了解到,陈迎春是山东省葡萄研究院葡萄高效栽培团队科研骨干。为解决胡庄村葡萄产业发展难题,陈迎春与团队成员联合为宣峰果蔬合作社量身定制了“科技引领+合作社+特色文化”的融合发展方案。
经过走村串户,陈迎春看到种植户普遍留枝量大、留果量多,这种情况后期将会造成果园郁闭、病虫害防控压力大,果品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他认为首要任务是让种植户重建信心,改变观念,由追求“数量型效益”向追求“质量型效益”转变。
针对在生产中发现的问题,陈迎春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申报了葡萄科研专项,开展“阳光玫瑰”葡萄延后成熟关键技术研究。为此,他把试验田也搬到了胡庄村。陈迎春将宣峰果蔬合作社的葡萄种植园区打造成了“阳光玫瑰”葡萄栽培技术示范、技术研究以及引领山东省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并协助宣峰果蔬合作社申请了乡村振兴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建设冷藏保鲜库。
陈迎春发现,“阳光玫瑰”没种好,关键是种植户不懂管理。于是,他围绕标准化管理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精准水肥管理等进行了葡萄园栽培管理技术提升,并制定管理年历,统一技术标准。
一系列努力之后,去年宣峰果蔬合作社葡萄的优质果率、商品果率大幅提升,按优质果市场价每斤10至15元计算,每亩收入达到了3万至4.5万元。
产品打开大中型城市市场
“阳光玫瑰”好吃,但对胡庄村种植户来说,牌子还不够响亮。
为此,陈迎春协助宣峰果蔬合作社注册了“绿之晶”商标,并向农业农村部申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胡庄村统一使用“绿之晶”品牌,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商品包装、统一供货渠道,这一系列操作也使得宣峰果蔬合作社从“卖葡萄”转向“卖品牌”,最终打开了北京、青岛、上海、合肥等大中型城市的市场。
为了赋予葡萄更多内涵,两位书记和科技特派员商量,决定将生态农业与旅游进行融合。通过打造葡萄特色文化、举办葡萄旅游节等,胡庄村大力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研学、采摘农业,打造村庄葡萄特色文化、建设葡萄科普观光路线,并建设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郓城胡庄葡萄科普基地。
葡萄的丰收,让种植户的心稳了,“第一书记”刘天华对百姓的承诺也兑现了。
去年9月份,陈迎春与宣峰果蔬合作社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科技特派员也成了种植户的“合伙人”。如今,胡庄村的葡萄种植面积计划再扩大一倍,小葡萄最终做成了大产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