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25日,记者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通过对雅鲁藏布江流域的系统监测,并结合该流域及周边现有监测站,成功建立雅鲁藏布江流域多圈层水文监测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气象学会通报》。
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全长2070千米,流域面积24万平方公里,其水文过程受冰冻圈和地表环境变化的影响十分显著。“由于环境条件、观测资料和模型的限制,无法准确评估气候变化对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冰川、冻土和植被、径流的影响。”论文第一兼通讯作者、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员王磊强调。
雅鲁藏布江多圈层水文观测网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17年以来,研究团队逐步构建了覆盖大气圈、水圈、冰冻圈、土壤圈和生物圈的大尺度多圈层水文监测网络,对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地面水文、气象、冰川、冻土、植被和土壤等进行了系统监测,为定量解析雅鲁藏布江流域冰川-冻土-植被变化的协同关系及其径流效应提供了观测数据。
王磊介绍,刚建成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多圈层水文监测网包括监测降水和温度梯度的12个站点、水位和径流的5个站点、10厘米至120厘米不同土壤层土壤和植被的9个站点、海拔4500-5200米冻土地表温度的34个站点、9层冻土水热传递过程的2个站点。
依托监测网络和其他多源数据,研究团队还生成了1981-2019年雅鲁藏布江流域高时空分辨率降水数据。
王磊表示,这项研究有效提升了雅鲁藏布江流域的综合监测和模拟能力,增强了对该流域水文物理机制的理解,为该流域综合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技支撑。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